2009年4月25日 星期六

法國當代藝術 傳播機制或當代藝術(林冠宏)

法國當代藝術→第一篇、第二章 傳播機制或當代藝術/文產三 林冠宏



問題一:在藝術市場範疇裡的傳播效應當中生產者一部分所提及的「藝術品的價值」,不斷強調當代藝術價值是建構在外在包裝手法上面,如此一來,現今當紅的藝術品的價值符合其作品的程度嗎?或藝廊如何保證其作品的價值如其所預告?

回答一:
藝術品的價值自古典以來一直都有不同的評斷辦法,隨著時代的進步,創作手法與觀點也不斷的更新、也不斷的挑戰,藝術品的評斷辦法也與過去不同;文中所提的包裝手法重於內容的觀點,在現在社會與藝術品交易的網絡當中,是事實卻不是唯一的事實,一間藝廊或是藝術品經理人在promote一位藝術家、一件藝術品時,藝廊與經理人並沒有最後決定的權力,因為除了他們以外,更有藝評家、藝術專欄的記者、收藏家會審視他們的論點夠不夠力,舉凡所支持的藝術家是否真的有實力,至作品有何特殊意義所有宣傳所提及的論點,都有許多雙專業的眼睛在做最後的把關,因為他們也不希望看見藝術最後演變成,單純只是宣傳、廣告手法操作的商業行為。
但在面對藝術家、藝術品價值的哄抬,卻沒有辦法給予絕對精準的評斷,因為價值的高低實在受太多因素的影響,此藝術品、藝術家的名望、當時全球經濟、藝術品或藝術家的曝光程度、各大藝評家的評論、各界看法、支持與否......等許多條件都有可能牽動此作品或藝術家的價值,所以此藝術品檯面價值遠遠高過實際價值的狀況無法太過嚴格的控管,只能盡量要求並把關現今市場上的藝術脈動,使高價值作品或藝術家能夠擁有相對的高價值,並盡量要求至絕對價值的程度。

問題二:在封閉效應中所提及,藝術家因應在封閉效應中避免被淹沒的辦法,也就是走回頭路、借用、引用、製造話題、發覺新的藝術空間以及角色變換等等的辦法,當藝術家致力於這些辦法的執行後,會有哪些結果產生呢?

回答二:
當一位曾經成名過的藝術家,在面對江郎才盡的窘境時,任憑誰都會希望能重振當年的威風,因此採用了走回頭路、借用、引用、製造話題、發覺新的藝術空間以及角色變換等等的辦法,目的只有吸引媒體與大眾的注意,使自己夠順利的重回鎂光燈的焦點,而這樣的辦法下的產物,就是一位位知名度極高的藝術家明星;而成為藝術家明星與名藝術家之間的最大的差異即為商業性質的涉入程度,名藝術家的作品也許會出現在某些商業作品上面,但一位藝術明星可不只是將作品與商品合作,更有可能為產品代言、出席商業性質的活動....等等,由此可知,藝術巨星的商業成份較名藝術家為多,但是好是壞全憑藝術家本身的造化,也許會因為太過商業化而喪失本身對藝術的初衷與創作的熱情,接著失去支持自己的群眾;但也有可能因為擁有更多的經驗與各界的交往,進而激發更多的靈感,作品的共鳴也更廣更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